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

銀色昆蟲--衣魚




衣魚(學名Lepisma saccharina
俗稱蠹、蠹魚、白魚、壁魚、書蟲或衣蟲。是一種靈巧、怕光、而且無翅的昆蟲,身體呈銀灰色,因此也有白魚的稱號,嗜食類及澱粉碳水化合物牠屬於纓尾目,在地球上已經出現約三億年


它們吃書吃布吃紙皮, 絕對是時裝和布料設計師的敵人 ! 



常見的衣魚,外觀通常呈銀白色、灰色或近黑色,體型只有約1~3公分長。牠那扁平,形狀似紡錘般的身體佈滿了銀色鱗片,並略帶有金屬般 的色澤。


牠們的軀體細細長長,在頭部長有兩條觸角,腹部則長了「三根毛」(一對尾毛及一條中央尾絲,兩者構造不同)。如果大膽的用手觸碰牠的身體,將會發 現,衣魚身上的鱗片沾黏在手上,如同蝴蝶翅膀上鱗片般的容易脫落。雖然,衣魚和一般常見的昆蟲同樣長有六隻腳,但牠們並不具有翅膀,沒有飛行的能力。



衣魚常出沒在人類居住的場所,平時置身在房屋縫隙或家具間。通常,牠們可能因人類的活動,透過紙類、書籍的運輸而被帶入居家建築物內。衣魚的行動敏 捷,爬行動作迅速,被驚動時常見牠們一溜煙的逃脫。晝伏夜出的牠們,由於有懼光的習性,白天通常躲藏在暗處,特別是在陰暗潮濕的倉庫裡。



由於古人認為牠的外表似魚,且會蛀食衣物,因此稱「衣魚」;在古時也稱「蠹魚」。且因外表顏色,衣魚的英文名被稱作為「銀魚」(Silver fish)。儘管牠們的不同俗名都被冠以「魚」這個字,但其實牠們的身世跟魚可沒有關係。









雖然衣魚可說是居家害蟲,但牠們可是有著不凡的身世。據考古所發掘的化石證據顯示,過去,衣魚早在三億多年的石炭紀便已存在,可能比恐龍還要早出現。由此 可見,牠們是相當古老的昆蟲,意即屬於「活化石」。此外,衣魚從前也被古人當作藥材使用;據說衣魚所製中藥名為「白魚散」,可用於醫治眼翳病,令人覺得不 可思議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